元齐腕表

web3.0最主要的特点(web30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)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web3.0最主要的特点,以及web30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web3.0时代下,网页设计将会有怎样新的发展趋势_web3.0时代的主要特征

第一,前端框架的产生,实际上来自于“避免重复劳动”这个需求,很多组件,比如按钮,响应式内容块,菜单,图文卡片都是很常见的页面组成部分,除了CSS/JS,有些还需要处理不同浏览器的兼容问题。开发过一个类似的组件后,以后又遇到同样的开发需求,自然是直接修改原来做好的要轻松得多。久而久之,最好的办法,就是将之模块化,要用的时候直接***,或者做少量修改,达到更高的开发效率。

第二,从内部沟通的角度来看,有了清晰的框架结构和组件,内部人员沟通的成本降低,设计人员知道哪些是容易办到的,因为有成租激型的组件,哪些是需要费更多力气的,后端人员也是如此,UI组件化之后,后端人员无需把握细节,便能轻松知道它卜型余们是干嘛的,可能涉及哪些后端的动作。

第三,从人才角度来看,开发自己的前端框架,内部人员对于公司的黏度将更高,因为他的大量经验都沉淀到了这些框架中,如果离职到其他公司,又要花大量时间来和别型滚人沟通细节。

第四,如果框架做得好,开源之后,能获得一些用户,这样其实是为公司准备了一些后备人才。以后如果需要新人加入,如果他正好用过这个框架,那么上手时间更短,也为公司节省了很多成本。

web1.0 2.0 3.0区别

web1.0 2.0 3.0的区别是:

Web1.0以静态、单向阅读为主,网站内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信息进行交互。

Web2.0以分享为特征,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,并能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。

Web3.0以网络化和个性化为特征,提供更多人工智能服务,完全基于Web,用浏览器即可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。

详细区别:

1,Web 1.0:“只读”的信息展示平台在:

Web 1.0 时代,即从 1991 年到 2004 年,是万维网革命的第一阶段,通常称为只读网络。网站是信息性的,仅包含超链接在一起的静态内容,或者简单地说,没有CSS、动态链接、交互性(如登录用户、对博客文章的评论等)。

禁止在网上冲浪时在网站上好扰困投放广告。是一个内容交付网络 (CDN),可以在网站上展示信息片段。它可以用作个人网站;它根据查看的页面向用户收费;它具有使用户能够检索特定信息的目录。

也可以简单理解,比如像新浪、网易、搜狐等这些网站我们很熟悉,这些网站的内容,都是编辑把它整理出来。咱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,只能去看也就是:read-only , 不能写。

2,Web 2.0 :“互动”的内容生产网络Web 2.0:

从 2004 年至今,是万维网革命的第二阶段,通常称为读写网络。也称为参与式社交网络,社交网络包含许多在线工具和平台,人们可以在其中分享他们的观点、意见、想法和经验,它突出了用户生成的内容、可用性和最终用户的互操作性。

在 2018年友念开始写博客,博客出现后,就出现了大量可以写的互联网,比如:新浪微博,你可以发表自己的微博;Facebook 你可以发表自己的动态;微信你可以发表自己的朋友圈等。Web 2.0 应用程序倾向于与最终用户进行更多交互。因此,最终用户不仅是应用程序的用户,而且是工具的参与者。

3,Web3:“去中心”的个性化环境:

web3.0 概念旨在创建一个去中心化但安全的互联网,人们可以李早在其中安全地交换金钱和信息,而无需中间商或大型科技公司。与将数据存储在单个数据库或云提供商中的 Web2.0 不同,Web3.0 应用程序要么在区块链上运行,要么在点对点节点(服务器)上运行。

***用去中心化的模式,用户的所有数据都是通过钱包/私钥来控制的,而这个时候,数据的所有权属于用户自己,而不是平台方。在web3.0中平台方变成了一个个DAPP,他们通过区块链上现有的基础协议和功能,来搭建属于自己的应用平台。

比如在以太坊上智能合约使用EVM虚拟机,数据存储和交互使用swarm协议,信息的传递使用whisper协议,DAPP通过构建自己的激励代币ERC20 token来实现整个应用的激励,从而避免了作恶的可能性,也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生态能够稳健运行。

关于web3.0最主要的特点和web30最主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yprxysf.cn/post/1404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